找到相关内容11197篇,用时4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研律指南──印顺法师对《律藏》集成的探究

    学法”中所立说的一般行仪之作法或说法,与《阿含经》一致,故“众学法”非后世才成立;此点与印顺法师观点相似。但巴宙把“百五十余学处”的“余”,解释为“百五十学处”以外的“众学法”。但印公认为:<戒经>初...

    清德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11343889830.html
  • 人间佛教,薪火相传

    年来,我在研究佛法的过程中,也深深感觉到:任何时候,无论是谈佛法深义,还是戒律思想,或是就着世间学科的分类方式,来谈谈“佛教观点”的伦理学、心理学、法律学与政治学,如果能够把握“缘起”的思维脉络以作发挥...

    昭慧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11350189873.html
  • 论师的中有观

    、“有无记法”(大正49.16中)。它从“心心所别体”的观点,认为心识的作用只有了知。这了知的作用,若与善、恶心所相应,就成善、恶心,若未掺杂善、恶心所,即是无记心,他否定“心性本净”说,而主张“心通...

    悟殷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11350389877.html
  • 论师的业力观

    的论别,有兴趣者,可详读该书。本文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是:论师们对“业力”的诠释与其特殊观点。   本文以《异部宗轮论》和《大毗婆沙论》所载的资料为主要依据。尤其是《大毗婆沙论》,论主不仅在〈业蕴纳息...所法体各实有,心及心所定有所缘”、“有无记法”(大正49.16中)。它从“心心所别体”的观点,认为心识的作用只有了知。这了知的作用,若与善、恶心所相应,就成善、恶心,若未掺杂善、恶心所,即是无记心,他...

    悟殷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11350389878.html
  • 斯里兰卡佛教之我见

    不存在什么'我'。但有人却传播这样一种观点,说什么'世界就是我,我死后就成为这样的我:不生不灭,没有变化,无所不在,永恒常驻。这难道不是一种彻头彻尾、纯粹的无稽之谈吗?"   兰卡的僧俗学者一般都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19205590021.html
  • 发大誓愿第六 (7)

    楞严》的精华不是《观音菩萨耳根圆通章》,而是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》。我发现它是净宗的心经(《般若心经》是般若部的心经)。不但是净宗的心经,乃是一大藏教的心经,于是这个新观点又从这一愿里得到证明。...

    净空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06355690121.html
  • 李炳南居士思想研究

    成德之教〉,《孔孟月刊》,20卷第3期。   53.刘述先,(从发展观点看《周易》时间哲学与历史哲学之形成),《台大历史学报》第27期,2001,06。   54.刘静宜,<雪庐老人儒佛教化事业概述...

    罗元庸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23104490700.html
  • 东亚与和合——儒释道的一种诠释

    前人之白。仅就此而言,其学术   价值和意义,就是巨大的。   我钦佩他们敢于人先的创新开拓的学术精神,他们以新方法、新视野、新思维来梳理、剖析   研究对象,因此新观点、新提法、新资料迭出,使人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15891517.html
  • 《你可以不怕死》(一行禅师著,胡因梦译)连载之一

    Mindfulness)[3]修持的第一步,就是要从概念之中解脱出来:   留意由狂热主义和偏狭观点所制造的苦难。我们要下定决心不去崇拜偶像或执著于教条、理论、意识形态,即便是佛法也一样。佛法是帮助我们来深观...

    一行禅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15891518.html
  • 牟宗三与现象学

    证明牟宗三的一个更为宽泛的观点,即现象学方法不能用来建构道德形而上学。我们后面在论及舍勒(M. Scheler)时还会回到这个问题上来。   牟宗三的第二个批评是:海德格尔没有遵从康德的“超越的...

    倪梁康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44391605.html